油气开发案例

一、八面河油田


八面河油田位于山东省寿光、广饶两市县境内,工区面积1139平方千米,油区于1966年12月由胜利油田发现,属黄河冲积平原,海拔高度1.5米~3.0米,其构造属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八面河断裂构造带,西邻东营凹陷牛庄生油洼陷,北东与广利港生油洼陷相接,具有优越的油源条件;沉积体系为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及滩坝砂体发育,储集性能优越,纵向上奥陶系、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及馆陶组均有油气分布,其中以古近系沙河街组油气资源最富集,油藏规模序列法测算石油资源量2.1亿吨,为主要勘探开发目的层系。


1986年,在原石油工业部的关心和胜利油田的支持下,江汉油田对山东八面河油田实行区块勘探开发总承包。经过50年勘探开发,截止到2021年底,累计探明含油面积100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879万吨,形成了广北区、北区、南区、西区、东区、海滩区六个主力产油区,累计动用含油面积69.76平方千米,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3884万吨,可采储量2799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4142.5万吨,目前年生产能力50.0万吨。针对以多油层迭至、"条带状"窄屋脊封闭断块油藏为主的广北区、北区,形成了以天然水驱和边外注水为基础,利用水平井、大斜度井立体开发的模式;针对以中高渗透、普通稠油Ⅰ类油藏为主的南区,形成了以细分层系和流动单元为基础的矢量井网注水开发的模式;针对以普通稠油Ⅱ类油藏为主的西区、东区,形成了以薄层稠油蒸汽吞吐配套工艺技术为主的热采开发模式


二、坪北油田


坪北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区内构造平缓,为一区域性向东抬升的斜坡,局部发育微弱鼻状隆起,紧邻盆地南部生油中心,主要目的层三叠系延长组为安塞三角洲和志丹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藏,古河道砂体控制油气富集。油层物性属低孔、特低渗油层(孔隙度9.5~11.7%,渗透率1.0~2.5mD),油井无自然产能,均需压裂投产。工区面积64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745万吨。


1998年,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关心下,江汉油田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坪桥北部油田。在开发初期,针对特低渗透的油藏特点,确定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实用技术为基础,以合理开发为目标"的开发思路。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形成了油井压裂投产、水井同步注水,整体部署行列注采井网的开发模式。在管理上,学长庆经验、走延长道路,兼收陕北石油开发众家之长,最终形成一套实现坪北油田效益开发的经营对策。"十三五"以来,坪北油田通过开展老区井网细分重组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在高效开发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深度水驱的油藏开发技术对策,注采对应率达到97.7%,能量保持水平达到80.7%,自然递减率在8.0%以内,保障了边际油田的长效开发。截至2021年底,累计产油372.0万吨,目前年生产能力14.4万吨​


三、涪陵页岩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位于中国重庆市,地处武陵山脉和两江流域,属山地-丘陵地貌,地面海拔300​1000m,构造处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褶皱带万县复向斜。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储层为海相深水陆棚相优质泥页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稳定、埋深适中,中间无夹层,与北美典型海相页岩各项指标相当,是“两高、两好”优质海相页岩气田(地层压力高,天然气组分好,单井试采效果好、产量高)。页岩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平均含量98.27%,烃类总含量超过99%,不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燃烧后无二氧化硫排放,是高热值的优质清洁能源。


2009年,中石化在重庆市南川、涪陵等九区县开展了页岩气勘探评价工作。2012年11月,勘探分公司针对焦石坝区块志留系龙马溪组部署钻探了焦页1HF井,11月28日放喷测试获20.3万方/天的工业气流,取得了页岩气勘探的突破,启动了焦石坝区块的页岩气开发工作。2012年12月,涪陵页岩气田正式移交江汉油田分公司开发。2013年1月9日,焦页1HF井投入试采,日产量6万方,成为国内第一口投入商业开发的页岩气井,也标志着涪陵页岩气田正式进入商业试采。2015年焦石坝区块整体部署开发,由北向南全面推进一期产能建设,圆满建成涪陵页岩气田一期50亿方产能,当年9月26日,自然资源部认定涪陵页岩气田是除北美地区外全球最大页岩气田,12月10日,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通过国家能源局专家组验收。2016年,启动白涛、白马区块勘探评价及江东、平桥区块二期产能建设;目前,展开深层和常压区块产建及老区开发调整、增压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