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江汉油田先后在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区开展天然气勘探工作。勘探区域包括鄂西渝东、湘鄂西和江汉平原,早期主要进行常规天然气勘探工作,1970年发现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命名为建南气田进行生产;1976年在建南气田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气藏;1977年在建南气田率先发现了川东石炭系气藏;进入21世纪,随着非常规勘探理论与工程技术进步,2011年建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页岩气获得工业气流;2012年发现涪陵页岩气田,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2021年红星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入选中国石化2023年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及中国十大地质找矿重大成果。截至2023年底,江汉油田共计发现气田4个(建南、兴隆、焦石坝、百顺),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360.65亿方。
江汉油田具备评价发现大中型海相碳酸盐气田、致密砂岩气田、深层页岩气田的能力,具有领先的野外地质调查、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以及页岩气选区评价、甜点评价技术,能够开展从盆地、区带、圈闭评价到目标钻探全过程的勘探。
一、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
“六五”以来,江汉油田一直从事国家级和部(股份公司)级南方海相碳酸盐岩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集多年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综合研究技术系列,研究范畴涵盖了天然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包括盆地评价、选区选带、目标评价及勘探部署、生产动态跟踪研究等勘探过程的各个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构造、地层、古生物、沉积、岩相与古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涉及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地化分析等多个学科,开展了从野外石油地质填图、标准地层剖面建立,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价等各层次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野外石油地质综合调查技术
△盆地分析与评价技术
△构造分析技术
△层序地层学研究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
野外石油地质综合调查技术
二、致密砂岩气勘探技术
江汉油田鄂西渝东区志留系、上三叠统须家河及侏罗系均赋存致密砂岩气。江汉油田具有致密砂岩气成盆-成烃-成藏全过程研究能力和勘探评价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野外地质剖面观测、野外构造地质调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对比、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致密砂岩储层评价、裂缝预测、成藏配套条件研究等多个方面,形成了针对非常规致密砂岩气勘探的多项技术系列。
△盆地分析及评价技术
△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技术
△裂缝预测技术
△致密砂岩气层评价技术
多属性融合断裂、裂缝刻画技术
陆相河道三维刻画技术
三、海相页岩油气勘探技术
江汉油田是最早开展中、上扬子地区最早开展页岩气勘探评价的单位之一,相继在鄂西渝东及江汉平原针对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等多套不同类型的页岩气开展调查与评价,并在红星地区率先实现南方海相二叠系页岩气的勘探突破。通过对探区多套页岩层系的选区评价、目标评价及成藏、成储、保存条件的探究,初步形成了海相常压页岩气勘探评价技术系列。
△海相页岩地质甜点高精度预测技术
△海相页岩精细储层表征技术
△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技术
△海相页岩钻完井及储层改造技术
海相薄层页岩多参数储层预测技术
多尺度海相页岩储集空间表征技术
海相页岩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评价技术
四、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技术
江汉油田复兴地区发育中侏罗统凉高山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东岳庙段等多套页岩油气层系,面对侏罗系页岩“中低有机质丰度、高粘土、多夹层、中高成熟”的特点,通过针对性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研究(包括沉积地质、储层评价、含油气性评价、甜点地震预测、钻完井及储层改造工艺、采油气工艺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中高演化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技术系列。
△中低有机质丰度-中高演化-高粘土-多隔夹层陆相页岩精细表征技术
△复杂岩相、薄层页岩“甜点”预测及评价技术
△复杂相态陆相页岩油气开发评价关键技术
△高粘土、多压力系统陆相页岩工程工艺技术
△勘探开发、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评价管理体系
侏罗系陆相多层立体勘探评价技术
陆相页岩岩相划分及表征技术
薄层页岩岩性-岩相预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