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江汉油田先后在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区开展天然气勘探工作。勘探区域包括鄂西渝东、湘鄂西和江汉平原,在常规和非常规两大勘探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1970年发现了建南气田;1976年在建南气田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气藏;1977年在建南气田率先发现了川东石炭系气藏;2011年建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页岩气获得工业气流;2012年发现涪陵页岩气田,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2022年红星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提交控制储量621亿方。截至2022年底,江汉天然气共计发现气田3个(建南、兴隆、焦石坝),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285亿方。
江汉油田具备勘探大中型海相碳酸盐气田、致密砂岩气田、深层页岩气田的能力,具有领先的野外地质调查、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以及页岩气选区评价、甜点评价技术,能够开展从盆地、区带、圈闭评价到目标钻探全过程的勘探技术、工程服务。
一、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
“六五”以来,江汉油田一直从事国家级和部(股份公司)级南方海相碳酸盐岩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集多年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综合研究技术系列,研究范畴涵盖了天然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包括盆地评价、选区选带、目标评价及勘探部署、生产动态跟踪研究等勘探过程的各个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构造、地层、古生物、沉积、岩相与古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涉及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地化分析等多个学科,开展了从野外石油地质填图、标准地层剖面建立,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价等各层次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藏北无人区从事野外石油地质综合调查
△野外石油地质综合调查技术
△盆地分析与评价技术
△构造分析技术
△层序地层学研究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
中扬子沉积演化模式图
二、致密砂岩气勘探技术
江汉油田鄂西渝东区志留系、上三叠统须家河及侏罗系均赋存致密砂岩气。江汉油田具有致密砂岩气成盆-成烃-成藏全过程研究能力和勘探评价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野外地质剖面观测、野外构造地质调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对比、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致密砂岩储层评价、裂缝预测、成藏配套条件研究等各个方面,形成了针对非常规致密砂岩气勘探的多项技术系列。
△盆地分析及评价技术
△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技术
△裂缝预测技术
△致密砂岩气层评价技术
河道精细刻画
三、海相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
江汉油田是中、上扬子地区最早开展页岩气勘探评价的单位之一,相继在鄂西渝东及江汉平原针对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等多套不同类型的页岩气开展调查与评价,并在红星地区率先实现南方海相二叠系页岩气的勘探突破。通过对探区多套页岩层系的选区评价、目标评价及成藏、成储、保存条件的研究,初步形成了海相常压页岩气勘探评价技术系列。
△薄层高灰、高碳页岩选区评价技术
△高灰、高碳页岩精细储层表征技术
△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技术
△高灰页岩钻完井及储层改造技术
△页岩气井产能评价技术
海相非常规页岩地质综合评价图
四、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技术
江汉油田复兴地区发育中侏罗系凉高山组、下侏罗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东岳庙段多套页岩油气层系,通过对侏罗系陆相页岩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研究(包括沉积地质、储层评价、含油气性评价、甜点地震预测、钻完井及储层改造工艺、采油气工艺等各个方面),形成了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技术系列。
△陆相页岩油气藏地质评价技术
△陆相页岩油气"甜点"预测及压裂监测技术
△陆相页岩油气富存特征及含油气性评价技术
△陆相页岩油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陆相页岩油气水平井增产改造技术
△陆相页岩油气采油气技术
岩相划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