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春雨

  早晨起床匆忙洗涮后,背起行囊准备出门远行,忽听门外有滴滴哒哒的落雨声,打开窗户一看外面一片湿润,淡淡的风和细雨从敞开的窗顷刻涌入屋内。我深吸一口气,闻到了清明时雨的气息。可以说微凉的春雨不带一点修饰,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清凉的感觉顺然而至。当我撑开雨伞走到梅南山居附近的江夏区庙山站乘坐返程武昌的城际列车,那场春雨飘飘洒洒地下个不停,让我多了几分思绪。这春雨已下了几日,仍没有歇息的迹象。透过玻璃窗,远看一片细雨,浸润着土地,滋润着小草,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呢。
  这个时候,我开始转程从武昌返回潜江的动车上。静静的旅途开始了,我看着车窗外的雨景,不由得对我的人生春夏季节感怀。
  其实在飞驰的动车里倾听春雨声,那也是美妙的声音呢。也许光顾着看车窗外美丽的乡村田园和城市高楼大厦的风景,忘了动车在潜江站停车仅两分钟。当一声呼啸惊醒我时,列车已把我带向了荆州,内心里多少有点不安,或许又有点莫名兴奋。
  走出荆州站,阴郁的天空像是憋着一股劲,只顾闷头抛洒着细细的雨丝,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起来。一阵春雨扑面而来,淅淅沥沥,令我思绪万千。因为我的家园在美丽的江汉油田,历来很多文人喜欢用美好的词语去描绘水杉的景色,文字上的油城水杉总有些缠缠绵绵,许多人感觉它缺少点坚韧的味道,但我对落在百里油城的水杉雨景有着很深的印象,总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每当我探亲回来走在五七大道的时候,和风伴着细雨让人倍感亲切,时间久了,常常会把古城的雨与油城的雨联想在一起,一同印在记忆的脑海里。
  不一会上了开往长大西校区的25支公交,看到古城梧桐树下,城门洞里躲雨的人总有几分羡慕,甚至想站在城门洞里若无其事地张望、等待雨下得小一点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当看着新南门城墙上关羽祠庙挺立高耸的模样时,脑子里又突发奇想:如果能在下雨的时候站在高高的城门洞上,像关羽似的执着方天画戟站在高高的城垛上,对天长啸……就是这突然的冲动,让我立刻就下了公交车,未曾站稳,一阵大风夹杂着狂雨就无情地吹了过来,顿时淋湿了我的臂膀,打得身上冷飕飕的,我将两只手臂紧紧地抱在一起,也难以抵挡住寒意。萦绕在脑海中的那份浪漫景致也即刻被春雨浇淋的透湿。
  随后,我走在古城的小路上,独自撑开伞的一瞬间,溅落一片水花。很想体验一下穿街走巷的别样乐趣,于是,便沿着荆州中路两侧的德胜街、三义街、三后街、陶家巷以及玄帝宫街、郢都路等一路走来,每一条巷子都能牵出一个鲜活的典故,绝不是浪得虚名的传奇,就这样,在雨中,在沉睡了百年的石板路上独自行走,便会领略出些许沧桑,以及独特的历史韵味。君不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昔日繁华的闹市已烟消云散,残梦早已收起,掩藏在青砖瓦屋间,掩隐在俗世尘埃里。我望着渐行渐远的雨雾中的关帝庙,心中升起景仰。南门大街两侧错落有致的旧房子里居住着平常老百姓人家,一座座粉墙黛瓦的仿古建筑平地而起,西堤街对面的老南门因为年久而色彩斑驳,黑白之间印刻着悠悠岁月的纹理,行于其间不禁使人生出走入时光隧道的错觉来。以前经过西门繁荣街,看到的是老宅没人居住的情景,没有任何公司或单位的标牌,昭示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来由的宅子。而如今这里却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清明上河图:女子沿着河岸在水里洗衣服,垂钓的老人坐在石板凳上悠闲地抽着旱烟;在这里还可以偶然看到正在消失的职业:修钢笔、补锅、缝纫、泥瓦匠,更多的是流动的照相摊子;河对岸有鞋子和袜子等晾晒在多杈的竹竿上,这种竹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湘妃竹”,多好的竹子啊!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随意走了几条巷子,便会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
  在绵绵春雨的挥洒下,经过新南门,踏上十字路口的斑马线,再去御河广场逛逛。“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显得格外清新壮美。由于老树与石板桥相伴,或是新叶翠意喜人,或是春花娇艳芬芳,有了粼粼波光的衬托,显得更为动人。由于其具有浑厚的楚地外观,时常吸引不少外地美术学校学生和绘画爱好者来此写生。在街角站十分钟花10块钱请绘画者画一张速写和素描,或者自己按动手机快门捕捉一个瞬间的美好,都是留念的不错选择。
  叮铃叮铃,知道手机来了短信,打开一看是天气预报:预计明天小雨夹雪,气温零下3摄氏度到5摄氏度。回眸古城的箭楼,在春雨的洗刷中格外清新亮丽,纵深逶迤的荆州古城弥散的是静谧、深藏不露的书卷气和楚文化的清清文脉。

信息来源: 
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