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人的模样

  一座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宛若镶嵌在鸟巢形银河间一尊玉盘的不二名城,一处独享“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旅游胜地,一句出自诗圣之笔的“阆州城南天下稀”,早已让阆中以挡不住的诱惑,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趋之若鹜。
  从小靠阆山阆水滋润长大的我,无疑对阆中这片故土爱的深沉。我 连做梦都想将这美轮美奂的山水名胜褒扬一番,可又苦于才疏学浅,实在无法用所掌握的母语向世人真实地再现她的美丽与厚重。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已年近花甲的阆中游子,说说阆中人总该靠谱。
  阆中,早在公元前 330年曾为巴国的末代国都,三国时,个性鲜明的张飞也曾长达七年在此坐镇,这方子民自然会不知不觉地浸染上巴人或张飞的秉性。在两千多年慢长的历史长河中,川蜀地区的人口又先后遭遇六次“大换血”,尤其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迫使先民们原本固守的巴蜀文化同中原、南粤、吴楚等外来文化发生持久而又激烈的碰撞,同时,也先后经历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流派的交叉洗礼。为了和谐与生存,他们断然不会随便一窝蜂似地跟风哪一种外来文化,只能兼收并蓄地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因此,地道的阆中人文化基因里流淌的是犹如屡经千层纸过滤了的血脉,他们的模样既像谁又不像谁,只能是阆中人自己。
  随便走近 阆中的哪个角落,只要是当地的原住民,便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的男人普遍面宽、偏矮,既或你在南北西东的任意一个城市,与你擦肩而过一群从阆中走出去的打工仔,这个标签也大致适用。上苍就是这么公平!一面给大多阆人留足“面子”,另一面又让他们的个头稍显遗憾。我常想,“阆”字在《说文解字》中不就解释为“高大的门”吗,门面乃脸面也。更有意思的是,门里头还实实在在地住着温润的良人,真乃天地合欢,天人合一!阆中的女人大多娇小、贤惠、柔情,这不正好与精致美丽的阆中城市 特质及门中之良人内外呼应吗?当然,仅凭这一点就认定谁是阆中人,也未免过于牵强附会。若与讲起话来“大喇叭”,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等诸多特征相搭配,方能知晓一、二,要想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还得下番功夫从他们的内在基因上去寻找其相似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 结识了一位口碑很好的湖北籍民营企业家,员工总数不到200人的厂子,阆中人竟占了一半。他说自己最看重的就是阆中人的实诚,再苦再累的活在他们那里照样干得欢实,从不偷奸耍滑不说,与人打起交道来也一是一,二是二,宁愿自己吃点亏,决不欠别人一丝一毫的人情。表面上他们最喜欢开玩笑,实则最讨厌假把式,整个群体对那些干实事,讲诚信的人总是高看一眼。他还兴致勃勃地讲了一则小故事用以证明自己录用阆中员工的英明。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晚上,有台八成新的设备因一位阆中籍员工操作不当导致轻微泄漏,但很快得到修复。按制度,这位员工理应受到经济处罚,只是出于对他的一贯好感,仅仅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事。殊不知,该员工居然不依不饶,三番五次缠着我非要按制度给以经济处罚不可。无奈,我只好象征性地罚了该员工100元。”他似乎觉得这样说还不过瘾,又思绪万千地向我述说起五年前他在阆中古城的那次感动。他说他一直想看遍阆中古城的大街小巷,到了目的地的第二天,不料却在黄昏时迷了方向,只好向一位本地老人问路,老人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怎么走。谁知刚走出几步,那位老人竟马上追了上来,说要亲自带路才放心。老人告诉他,古城街巷多,第一次来这里不好找,走错了麻烦。临别时,他大方地掏出100元大钞恭恭敬敬地交给老人以表谢意,谁知老人毫不犹豫地分文不取不说,还差点为此闹翻了脸。这位仁兄只好向老人边鞠躬边赔不是。看,这就是阆中人,你不会觉得他们实诚的有些“苕”吧!
  朋友,你可千万别以为阆中人的实诚就是死板,他们的幽默也绝非一般。无论正式或非正式场合,永远有摆不完的“龙门阵”,且从天吹到地,从北侃到南。尤其是阆中男人,好像总有冲不完的“壳子”。有时让人感觉到,他们那一段段一套套的笑话随口而出,没有仔细思考也没有刻意做作,随便那么一抖,就会让你听得有些玄,迷得有些神。如果一个女人有幸嫁给阆中男人的话,也许一生都会活在快乐之中,从而舒筋活络,倍显年轻。去年春节前夕,我回四川老家探亲,刚打上的士离开古城不远,几个土生土长的民工小伙子也随即招车坐了上来。他们怕司机开得太快,连忙说:“师傅,我们没有坐过飞机哈,别把我们几个身价马上就要过亿的小老板提前报废了咯”!说完,他们谁都没笑,可我怎么忍都忍不住,只好悄悄蒙住嘴,窃笑了好一阵,唯有师傅哭笑不得。佩服吧,阆中人连损人都能顺理成章地幽上一默,让你在耐人寻味的气氛中不得不认真地反省自己。刚一下车,又见一位“皮包骨”模样的异地丐帮中年男子,正死皮赖脸地拦住本地一名衣着时尚的杨贵妃式的胖美人要钱,他说自己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哀求对方可怜可怜。美女先是不悦,然后无奈地递给那人10元钱后说:“大哥,你这身板也太了不起了,三天不吃饭还这么能缠,要是我早就爬不起来了,怪不得你一直坚持减肥呢,比我强!”你看看,阆中女人的幽默也丝毫不比老少爷们差吧。
  除了“实诚”和“幽默”这两个标签,恐怕就只有“嘴硬”更适合阆中人了。“嘴硬”这个词,从本质上说,就是不服输。有位重庆朋友这样来描述阆中人:没见过像你们家乡那样的人,说话好似连珠炮,句句都像铁一样硬。无理巧占三分去,鸭子死了嘴壳子硬。他们打架时即便打不过也不掉价,就算开溜也会迸上一句“你给老子等到起..........”让人无限遐想。按说,重庆人也是那种“宁输脑壳不割耳朵”的主,连他们都这么看,可见阆中人的嘴巴的确非同一般。少时生活在乡下,偶遇乡邻之间吵架,有人明摆着自家的条件远不如别人,还时不时冒出一句“老子又没揭你家的锅盖,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门也不朝你家开”。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群伙伴争论问题,往往在一阵面红脖子粗之后,明明一方已经胜券在握,可另一方却偏要来上一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说这还有输家吗?若遇俩口子拌嘴那就更有意思了。当女人喋喋不休地数落男人的不是时,往往逼得男人动粗。女人在武力面前,一般都处于劣势,可真要打起来,你会亲眼见证阆中的女人是怎么用嘴巴功夫击退男人的。此时此刻,你一边会听到“打死人咯.......打死人咯.......”的连续惨叫声,另一边你又被“量你娃儿也不敢,小心晚上等你睡着了,老子把你那狗屁玩意割下来喂猪”的几句狠话吓得毛骨悚然。厉害吧!此话一出,男人就算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再打了。朋友,若想跟阆中人打嘴仗,你做好准备了吗?
  请恕我这支拙笔不能面面俱到,所画模样更难以偏概全,阆中人的真实模样肯定比这要丰富得多。我不想重蹈“画蛇添足”的覆辙,只好就此搁笔。仅就这几个标签已足以让阆中人赢得世人的尊重,足以让古老而美丽的“阆苑仙境”熠熠生辉,光耀千秋!足以让阆山阆水世代万千子民在这块福地上永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信息来源: 
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