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红星天然气净化站正式投运

  4月17日,红星天然气净化站完成天然气从进料至合格干气外输主工艺流程试车一次成功,标志着油田最大的含硫页岩气净化站正式投产运行,为红星地区天然气产能释放奠定坚实基础。

  红星天然气净化站是中石化重点工程项目“红星地区建南区块红页1-红页2井区评建”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占地约36000平米,包括180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净化站1座,3座集气站及敷设13.6千米集输干线,110千伏变电站1座及架设47.6千米电力线路。净化站配置了SIS安全仪表系统与火灾控制系统,在泄漏、超压、火灾等高风险极端情况下,可以实现毫秒级响应一键停车,采用醇胺法脱硫脱碳和三甘醇脱水新型净化工艺,处理后的净化气满足国标一类气指标,硫磺回收装置采用直氧化法工艺,可以直接产出一等品,成为优质的化工原料,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

  该工程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工程所在区域为鄂西复杂山区地形,施工场地受限,且气候条件多雨、多风、多雾,仅有一条山区公路贯穿,大型设备进出困难,加之设备、管线、仪表众多,工艺技术复杂,工程施工难度极大。

  为把红星天然气净化站建设打造成样板工程、示范工程,油田按照集团公司重点工程项目要求,成立由油田分管基建业务的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业务熟练的项目管理团队,充分发挥总部专家服务团队技术力量,组织编制并发布了项目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HSE管理手册安全质量管理策划诊断方案、质量分级控制点,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并按照“创建中石化集团公司优质工程、国家优质工程”的建设目标,协调施工单位建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分解目标,配套考核手段和激励机制,确保各参建单位目标明确、职责具体、有章可循,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工程推进“六化”建设,践行1+N模式,针对场地狭小,无法开展同步施工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预制。项目建立了净化站现场和德阳、达州、万州、利川、撬装设备厂家5个预制场的模式,深度工厂化预制,有效减少施工现场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风险。按照机械化施工、模块化建设的理念,引入全自动焊接,等离子切割、激光除锈等仪器,加快预制速度10%,通过数字建模,提高预制深度,钢结构预制率达到100%,净化站管线预制率78.3%。全面施行登高作业车代替脚手架,投入6台设备,分区布置,减少现场高空作业脚手架的搭设数量和频次,提高现场施工效率30%以上。

  红星天然气净化站是首个应用总部接收平台实施数字化交付的项目。工程引进并开发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化集成系统(SIES),在项目设计中14个专业参与集成设计,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减少了错漏碰缺,实现设计成果一键出图,大大提升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变更。工程基于红星天然气净化站全专业三维集成设计成果开展全工序施工虚拟推演,并结合现场人员和机具,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高效助力现场施工管控。同时,针对大型关键塔器设备开展典型吊装场景推演,开展吊装智能分析,验证吊装工况安全性及一键导出计算书功能。工程还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以数字化交付的设计三维模型为基础,将三维地面高程数据、正射影像和场站三维立体模型融合在一起,建立和现场一致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并接入平台,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多场景三维可视孪生应用奠定基础。工程满足数字化交付要求,建立了包含交付成果可视化、标准管理、交付基础等功能的数字化交付平台,交付约5000个工程对象,1500项设计成果文档,98张PID和1座站场三维模型。

  在投产试运准备方面,针对总部专家对红星天然气净化站总体试车方案审查提出的方案编制内容、现场情况、PSSR检查表3个方面的意见,以及“三查四定”问题,采气一厂和产建中心认真细致地分别进行逐项整改落实,并做好试车前的条件确认和装置联动试运和后续试生产的衔接,确保红星天然气净化站安全投运。

  红星天然气净化站的安全高效建成为同类山区场站建设项目提供了样本,“六化”成果进一步提升和丰富,为国家建立川渝地区千亿方天然气生产阵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信息来源: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