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江汉油田,走进油田、了解油田、宣传油田。”8月22日,中国石化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来到江汉油田参观采访。
中国青年报6名编辑记者和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14名大学生,走进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旧址展馆、江汉油田岩心库,深入江汉盐化工生产一线和黄场盐穴储气库,用笔头和相机记录挖掘江汉故事,感悟江汉石油人“逐梦千万吨”的梦想追求,宣传展示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活动在油田先后开展3次,数十名优秀大学生先后走进涪陵页岩气田和油田本部,深入车间、班组、集输站点,观察和记录一线员工工作生活。中国青年报社冰点周刊副主编陈卓说:“很高兴带着大学生同学们来到江汉油田,希望我们的大学生不管将来走向哪个行业,都能够真正地把石油精神传承好讲述好。”
“1969年8月1日,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成立,12万油田大军从四面八方来到江汉平原,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大会战。一代一代江汉石油人发扬‘听党号令、自强争先、四海为家、油气报国’的会战精神,出征盐碱荒滩、远赴黄土高原、征战崇山峻岭,一步步构筑起了以“江汉、清河、坪北、建南、涪陵”等为支点的能源版图。”
在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石化红色教育基地——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旧址展馆,大学生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认真观看图片、实物及资料,近距离感受半个世纪前石油大会战的历史。大家被一张张历史照片和悬挂在展览馆的标语深深震撼。新闻实践营成员、东南大学学生尚香文感慨道:“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工程学子,在当今有新装备新技术的加持下,也要继续传承石油精神石化传统,扛起新征程的青春责任,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投身到强国建设中,为工程领域技术突破贡献力量。”
江汉油田岩心库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集中保管着自1958年地质勘察以来,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的地质实物岩心、岩屑,记录了油田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开发奋斗历程。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专家吴世强向新闻实践营耐心细致地讲解,岩心是勘探开发人员研究了解地下矿产情况时最直观、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岩心标本,可以辨析地层演变痕迹,了解该地层地质环境、沉积和构造特征、资源储存等情况。新闻实践营成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柏乐说:“岩心库的参观学习交流收获很大,见证了科技兴油的巨大力量,加深了对石油专业知识和‘黑科技’的了解,对今后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很有帮助。”
大学生记者们深入江汉盐化工漂粉精、食用盐等生产一线岗位和储气库注采站班组,现场感受并采访基层员工的工作情况。盐化工生产的“盐”长啥样?大家难免好奇。沿着指定的参观路线,可以看到全自动机器人正在码垛。隔着封闭玻璃窗,大学生记者们对食用盐包装生产线和包装机有序运行,赞叹不已。
“江汉盐化工经过多年不断地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改造,如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钠法生产工艺。疫情期间,江汉盐化工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支持多国“战”疫,万吨消毒剂紧急出口》等新闻报道五次登上央视。”大学生记者们边听边问,与一线员工深入交流,挖掘背后最典型、最温暖的江汉故事。
在新闻实践营活动中,大学生记者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油田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以微博、微信等形式,宣传油田为祖国找油找气、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央企形象。新闻实践营成员、同济大学学生夏雨馨表示:“通过接触石油行业,将行业中更多不为人知的、但是又非常感人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