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办好“关键小事” 解好基层难题

  “小王,你网购的零件到了,下班去食堂取啊!”每周二、周五,江汉油田坪北经理部基地食堂总会响起这样的吆喝声。以往员工网购,快递需到十公里外的坪桥镇自取,既费时间又耗精力;如今,经理部在食堂设立“临时快递点”,安排专人每周两次帮员工取回快递,员工下班路过食堂顺手就能取件。“取件自由”的快乐,让大家脸上的笑容愈发真切。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高度重视员工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工作抓手,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员工急难愁盼,从大家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用心用情办好实事,把员工的“急难愁盼清单”转化为“幸福答卷”。

  转变作风,为基层减负松绑

  “每天要填的资料少了一大半,现在能腾出更多时间跑现场了!”10月18日,江汉采油厂王西一站员工邓志华骑着电动三轮车直奔井场,语气里满是轻快。该站生产任务繁重,基础资料也十分庞杂。在油田践行为基层减负后,该站的数据报表精简了76%,员工们跑现场的脚步更勤了,日产油量稳稳保持在100吨。

  为基层减负,需深入一线找症结、出实招。江汉油田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联动调研,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具体化工作清单102条。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检查考核过多、重复报送资料表格”等问题,油田先后完成13万条基础资料清理、877项保留资料梳理。整改后,党务工作记录本的16项记录由纸质填写优化为“石化党建”平台线上填报,另有7项记录直接取消。

  面对基层技术人员反映的“会议负担重”问题,油田将“过度使用PPT、会议超时、统筹不到位”等现象纳入集中整治。技术部门与科研院所每周固定两天设为“无会日”,针对不同类型会议明确参会对象、严控时长,避免低效会议与非必要“陪会”,大幅提升决策效率。汇报方式也同步优化,建立PPT汇报“定模板、定时长、定重点”的“三定”机制,统一使用中国石化标准模板,不做过度美化装饰。

  “以前刚进入工作状态就可能被叫去开会,思路总被打断;现在有了‘无会日’,专注工作的时间多了,效率自然上来了。”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所科研人员肖苏芸感慨道。

  立足实际,为一线解困赋能

  “以前光看操作手册,很多细节摸不透;现在技师手把手现场教,干活儿心里特别有底!”9月23日,焦页69号集气站计量分离器旁,涪陵页岩气公司采气三区新员工李全忠观摩完责任技师程波“分离器液位计清洗操作”的实操教学后,说出了一线员工的共同心声。

  随着厂直管班组改革深化、数智化油田转型推进,“本领恐慌”成为员工反映最多的担忧——大家怕自己跟不上新形势、适应不了新岗位。对此,油田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精准收集培训需求,针对采油、集输等一线岗位推出“送教上门”“线上课堂”等模式,组建17支送教团队,深入涪陵页岩气公司等一线工区开展培训。1~9月,共培训6055人次,持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同时,油田广泛开展“工匠一线行”活动,不仅送培训,更将技术“诊室”搬到井口现场。采气一厂孙建兵工作室曾针对“气井积水、压缩机高温”等10余项一线难题,组织工匠名师团队赴现场,以“问题剖析+技术研讨+方案制定”的模式精准帮扶,推动问题逐个破解。

  以人为本,为员工送温暖关爱

  “每次回家都坐经理部调配的接送班车,老司机熟悉山路,开得很稳,再也不用为出门难犯愁了!”9月8日,刚从坪北经理部回江汉休假的员工小王说。

  以往,坪北、清河、涪陵等偏远矿区的员工轮休出行时,因缺少公共交通,常存在“搭乘公务车去火车站、机场”的情况。油田察觉这一需求后,立即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安排专属车辆保障员工出行,将潜在的用车风险转化为暖心关爱,赢得员工广泛好评。

  关爱员工既要解“大事”,也需暖“小事”。江汉油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的急难愁盼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力推动高效办成每件事,让“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新安全鞋比以前轻多了,鞋头不挤脚,走路有弹性,在现场干活儿轻松不少!”采气一厂巡检四班采气工谭李穿上新款安全鞋,难掩喜悦。此前,针对员工反映的“安全鞋偏重不透气、易磨脚,雨衣不透气、劳保工衣易掉色”等问题,油田联合供应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优化产品,首批升级后的雨衣、安全鞋、工服已陆续发放到员工手中。

  此外,矿区外环公路路灯修缮、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物资异地提货难等一大批员工急难愁盼问题,也均得到妥善解决——员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正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地,不断升温。

信息来源: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