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8个月,3次调整井位部署方案,9次深入实地踏勘,行程累计超5000公里,我们终于为咸页2HF井选定了理想地址。”
回忆起咸页2HF井的选址经历,江汉油田产建管理中心产建规划岗员工刘文杰满是感慨:“不负生态不负井,值!”
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进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贯穿全程。每一次井位部署,生态环境保护都被置顶为首要目标。早在开发初期,“避让古树、绕开桫椤自然保护区”的故事就在当地广为流传。仅去年一年,江汉油田产建管理中心就完成48个平台、292口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多次为林木、农田、水源等生态要素“主动让路”。而咸页2HF井的选址过程,正是这场生态保护实践中又一生动注脚。
湖北省咸丰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产业布局紧扣生态底色:第一产业以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为主;第二产业依托矿产、生物、水资源优势,构建起硒食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建材四大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则聚焦生态文化旅游业,凭借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中,生态环境是支撑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石——这也为咸页2HF井的选址划定了“生态红线”。
第一次确定咸页2HF井井位时,工作人员依据地质资料、地球物理数据展开科学规划,初步方案看似可行。然而,实地勘察的结果却如一盆冷水:该井位与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直线距离不足400米,潜在环境风险极高。“绝不能触碰生态底线!”中心党委当机立断,直接否定了这一方案。
第二次选址,团队吸取前车之鉴,一方面尽全力远离二仙岩湿地保护区,另一方面仔细排查地形,巧妙避开了山顶自然形成的大溶洞,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处远离民居公路交会处。本以为这次能“过关”,但环保专项调查再次敲响警钟:该区域的地质结构可能对周边山脚3处溶洞裂隙型主要饮用水源造成影响。为了科学论证风险,产建管理中心主动联合咸丰县政府及专业环保机构,共同编制《咸丰县“咸页二井”地下水环境调查报告》,运用实地水文地质勘查、示踪剂试验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水源影响路径、风险程度展开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但结果依旧不容乐观——环保风险仍超出可接受范围,重新选址成为唯一选择。
“选个井位咋就这么难?”虽有困惑,可团队从未动摇“生态优先”的决心。
7月30日,产建管理中心与咸丰县政府携手,组织环评机构、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活龙坪乡政府等单位,召开咸页2HF井选址专项协调会议。各部门围绕“如何规避水源保护区风险”展开深度研讨,最终达成共识:成立企地联合井位踏勘组,统筹推进选址与生态保护。次日,联合踏勘组便顶着酷暑翻山越岭,深入现场摸排,敲定新方案核心原则——新选址的详细地质勘探与水源地优化调整同步推进,既要保障能源开发需求,更要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实现双赢。
如今,在咸丰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水源地调整工作正有序推进,咸页2HF井的建设也按下“快进键”。在咸丰这片土地上,一幅“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产业兴旺与环境优美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