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求新求稳求优 扬第一页岩气田风范

  作为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的建设者,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始终在创新发展之路上奋力前行。实践中,该公司探索出了现代化气田经营管理的典型样本,先后斩获“中国页岩气开发绿色典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荣誉。

  在锚定江汉油田“万亿方储量、千万吨油田、百亿方产量”目标的基础上,该公司持续致力于气藏的开发、管理与经营工作,实现了开发技术的持续创新、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及经营效益的持续向好。

  双轮驱动开发气藏

  “运用双驱动模式开发后,气田老区的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都有了大幅提高,为持续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8月5日,谈及公司的“管理创新+技术提升”工作模式,地质研究所主任黄午阳赞不绝口。

  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未能实现应收尽收。但如今,已形成了独有的采气工艺配套技术,老区储量动用率从79.7%提升至85.8%。针对深层“甜点区”,实施“地质重构+缝网优化”改造,能更清晰地掌握地下页岩气的分布情况,开辟更多通道,让页岩气顺利产出。目前,凤来、白马深层常压区储量动用率已从8.2%提升至29.3%。

  同时,公司创新形成了以“耦合甜点多尺度精细描述、经济技术政策体系、安全高效钻井压裂”为核心的页岩气一体化立体开发技术体系,使有利区采收率从12.6%提升至44.6%。他们还创新研发了页岩气水平井井筒流态识别技术、全生产周期页岩气井分类分阶段排采技术,以及适应山地的小型撬装化“单站为主、区域为辅”的增压体系,让单井平均EUR(估算的最终可采储量)提升约15%。如今,气田油气当量已连续4年稳定在70亿立方米。

  数智化管理气藏

  “以前手动统计数据得花大半天时间,现在想要什么数据一键就能查询,又快又准!”8月4日,工艺研究所技术员杨濛介绍起新上线的“泡排智能管理模块”时说道。通过智能化手段,泡排工艺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跨越,措施有效率提升7%,单井日均增气5000立方米,上半年气田泡排药剂成本降幅达26%。

  在数智化管理下,气田气藏管理平台实现了从“管正常”向“管异常”的转变,开发出具有“实时感知、集成协同、智慧分析、智能决策”能力的6大核心模型后,异常识别效率提升50%,间开井效率提升10%。生产指挥平台则从“专人管”向“全员管”转变,集监控、指挥、调配、推演等功能于一体,能实现紧急情况的秒级反应、分层级情况通知及实时在线推演应急预案。气藏能管平台也完成了从“粗放管”向“精细管”的转变,通过精细节能管理、精准实施监测、精进开发技术,建立起统一、可视、融合、智能的气藏能源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优质高效经营气藏

  “大家干劲更足了,隐患整改速度更快了,现场设备异常出毛病的次数也更少了……”厂直管班站运行一个月后,各班长在谈及班员工作情况时,都表达了这样的感受。

  6月,该公司厂直管班组改革正式落地。公司坚持“管理+专业+技术+关键操作”的现代油公司建设方向,实行“公司—班组”一级管理模式,突出班组作为最基本操作单元的职能定位,以及“生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到班组、班组长直接指挥到单兵”的总体理念。

  此外,该公司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开展了标准化班组“大比拼”、示范班站“大推广”、降本增效“大竞赛”等活动,建成标准化示范站10座。围绕重难点项目,开展“揭榜挂帅”,推行“项目长制”。2024年,泡排项目组提前60天完成208口泡排井建设,累计增气1.6亿立方米;复兴页岩油储集系统优化组则助力页岩油产量比上年增长100%。

信息来源: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