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已经明确了盐湖碳酸盐岩的沉积古环境,形成了储层定量表征技术,落实了有利区、裂缝扩展规律及可压性等工作。”江汉油田地质综合高级专家吴世强介绍最新科研进展。
2024年,钟99斜井获日产137.6立方米油流,课题“江汉盆地潜四下盐湖碳酸盐岩勘探突破与关键技术应用”获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重要突破一等奖。
近3年,江汉油田累计新增湖相碳酸盐岩三级储量6200余万吨,落实了潜江凹陷钟市、潭口和八面河西区3个千万吨级增储新阵地,评价出八面河东部、江陵凹陷两个碳酸盐岩勘探拓展阵地。“如同推开了一扇窗,从一枝花看到一整片花海。”谈及近年来的变化,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勘探所所长郭丽彬感触颇深。
深化认识,转观念是重要前提
在石油勘探所办公室里,摆放着各种包装的岩芯、岩屑。
2022年,科研人员按照新思路,在潜江凹陷潭口地区潜三段开展老井复试,黄20斜-4井放喷测试获得高产油流,后续几口井均获得工业油流,由此,一种碳酸盐岩储层新类型油藏横空出世。
有了新的攻关方向,但可供研究的资料少。为了找到更多与潭口区块有着相同“历史背景”的新油藏,近两年,江汉油田在黄61斜井、钟99井、广88井、潭71-5-1井、面12021斜井、莱1028斜井等开展大范围取芯工作。
科研人员打破潜江凹陷“半盆砂、满盆盐”的传统认识 ,借助取芯资料,开展“沉积、储层、成藏再认识”,攻关基础研究,明确了湖相碳酸盐岩呈环带展布,进一步细化了岩性岩相认识。
通过分析对比,科研人员发现潜四下沉积环境与潜三段相似,油气显示丰富,随即从潜三向潜四延伸,开展岩性识别、相带刻画、储层预测和储层识别评价,明确了潜四下碳酸盐岩岩相及储层“甜点”分布特征,在钟市地区优选部署钟99斜井,于2024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老区稳产开辟了增储新阵地。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荆州油区江陵凹陷,科研人员同样细化沉积认识,明确了梅槐桥向斜周缘碳酸盐岩呈环带分布,去年在该区块陵99-斜1井首次开展大规模非常规油井压裂作业,喜获工业油流,江陵凹陷由此开启非常规开发新篇章。
持续攻关,一体化是必由之路
2024年9月,江汉油田示范井工程钟99-斜1井顺利完钻,取得了精准着陆入靶、水平段目的层高效穿行、油气显示丰富、井眼轨迹光滑、钻井施工顺利的成绩。
钟99-斜1井是油田针对潜四下段碳酸盐岩部署的第一口水平井和重点评价井。“我们历经了三次下调靶点深度、四轮调整井斜参数和无数次头脑风暴。”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所副所长刘利平说,“一体化协同成为新领域攻关的最显著特点。”
“钟99-斜1井距离钟99斜井仅700多米,地质情况却发生了明显变化。”江汉油田工程院实验中心技术负责人陈金菊说,“压裂设计前期要充分认识地质情况,强化基础研究,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江汉油田三维地震资料时间跨度长达29年,地震资料处理难度非常大。“钟99斜井取得重大突破后,油田下达了潜北地区潜四下地震资料重新处理任务。”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油田专家陈军芳说。他们加强“处理-解释、物探-地质”一体化合作,为找准潜四下碳酸盐岩有利区及靶点优选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支撑。
在八面河油田,一体化协同把各方紧密团结在一起。清河采油厂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难动用项目管理中心合作开发的水平井面22-6-斜6井,首次采用“套管压裂、泵送电缆桥塞射孔”等一系列新技术,投产首日获7吨高产油流,为碳酸盐岩同类井后续储层改造提供了实践依据。
瞄准重心,最优解是效益开发
钟99斜井大获成功后,大家更想知道,下一个“钟99”在哪里?
“从取芯等综合分析,潜四段油气显示比潜三段更好,落实了6套有利储层,按照立体开发思路,油田开展一体化部署分步实施,纵向上立体攻关。”江汉油田工程院实验中心主任徐毓珠说。江汉油田相继部署的钟9901斜井和钟99-斜1井分别钻遇173米和763.7米厚油层,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从潭口到钟市,从潜三下到潜四下,勘探开发一体化加速推进。“同样是潭口区块,为什么不同碳酸盐岩油井的产能差异大、稳产难度大?”吴世强表示,“一体化攻关瞄准的重心就是效益开发,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去年以来,江汉油田在潭口区块开展大斜度井提产攻关和注采井组试验,解决薄层低产和持续稳产难题。其中,3口大斜度井均钻遇厚油层,两口井试油获得工业油流,3个注采井组均见到良好效果,提交探明储量近500万吨。八面河地区部署实施的面12021斜井、面22-5-斜13井等6口井均获工业油流,落实了一个近2000万吨的规模增储阵地。
即便已经坐拥千万吨“新家产”,相关探索研究依然刚刚起步。“潜江组发育193个盐韵律层,每层都分布有碳酸盐岩,由于储层厚薄不同,沉积变化快,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吴世强说,“江汉碳酸盐岩领域尚处于勘探发现阶段,还有诸多难题待破解,沉睡亿万年的盐湖宝藏,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点 评
江汉油田地质综合高级专家 吴世强:
目前,江汉油田把湖相碳酸盐岩效益增储列为重点攻关项目,根据技术和经济考核指标,从碳酸盐岩沉积充填特征、储层特征及成储机制、勘探潜力评价与目标优选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明确盐湖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和油气富集规律,建立盐湖碳酸盐岩测井、地球物理预测、工艺改造等技术,形成碳酸盐岩潜力评价技术体系,为国内外类似咸化湖盆勘探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