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相领域,以焦石坝多层立体开发为代表,江汉油田形成了以页岩气地模数模一体化评价、复杂缝网高效体积压裂、复杂山地条件下立体开发新模式等技术为核心的海相页岩压裂技术系列,目前已压裂600余口井,气田整体采收率提高到23.3%;在陆相领域,以复兴区块凉高山组、东岳庙组为开发对象,目前已部署26口井,基本形成了凉高山组“细密布缝+复合暂堵+强化支撑”的主体工艺,测试日产油34.7~55.8吨、日产气1.44万~2.49万立方米,为加快复兴区块资源有效动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近日,江汉油田兴页L1005HF井储层改造后,侏罗系凉高山组测试喜获日产油上百立方米高产。
随着开发不断深入,江汉油田非常规领域攻关对象逐步转向涪陵页岩气田中部气层、盐间泥质白云岩、碳酸盐岩等新层系。新的领域,目标区储层改造条件越来越复杂,挑战更大。江汉油田结合不同区块特点及储层改造难点,持续攻关形成有针对性的储层改造工艺技术,最大程度释放油气产能。
由于涪陵页岩气田剩余气分布不均匀,且井与井、层与层之间存在压裂干扰,要“吃干榨净”剩余资源,精准压裂是关键。技术人员经过攻关研究,打造了页岩气三层立体开发精准压裂技术,根据剩余气分布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形成了适度改造、充分改造和强化改造方法。“对剩余气多的段充分改造,追求储层改造规模和效果最大化,剩余气少的段就适度改造。”江汉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储层改造所技术人员韦琦介绍。
依托物模数模一体化技术,江汉油田建立了压裂逆向设计模型,通过不同施工参数模拟储层改造效果,优选产量高、成本低的方案。“多大规模、分多少段、射多少簇、泵注多少,不同参数的压裂缝网规模和效果怎么样,都可以展示出来。”韦琦说。
随着页岩气开发时间延长,埋深3500米以内好动用的资源基本已动完,剩下的是难啃的“骨头”。向深层、超深层挺进,需要技术利器。红星区块普遍埋深3500米以上,目的层夹杂的灰岩硬度高,“红星难压”成为业内共识。为此,技术人员通过物模数模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等手段,明确“适度密切割+前置复合降滤”的改造方式,推动该区块气井实现高产。目前,江汉油田已初步建立深层、超深层高导流复杂缝网压裂技术,实现了4500米以浅深层页岩气高效开发。
针对复兴陆相页岩塑性特征突出、人工裂缝形态简单的特点,技术人员研究明确了陆相页岩多簇裂缝均衡扩展主控因素,攻关形成了一套多参数联合调控的陆相页岩复合均衡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兴页L1005HF井采用该方法,实施“多簇密切+复合暂堵+增压扩缝”压裂,获得日产油129.6立方米、产气6.69万立方米,创复兴区块最高产纪录。
碳酸盐岩油藏是近年来老区开发的热点,但江汉碳酸盐岩岩性种类多,储层物性、储集特征差异性大,稳产难度大。技术人员开展大量基础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双翼缝、造长缝”的压裂思路,围绕纹层发育的储层特点,提出了“纵向主导缝+层理缝”全新缝网改造理念。钟99斜井改造后日产油达137.6立方米,成为江汉老区时隔28年又一口百吨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