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国首个立体开发评价井组——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号扩平台已累计产气超6亿立方米。
焦石坝老区是涪陵页岩气田最富集的区域。最初,科研人员把焦石坝老区89米厚的页岩看作一套气层,认为通过对最优质的下部储层进行大型水力压裂就能一次“撕”开这巨厚的岩层。然而,在研究实践中他们逐渐认识到,焦石坝老区是一套无隔层的单一页岩层系,呈现“单套多层”特点,在层和层、井和井之间裂缝未延伸到的地方,还有大量剩余资源。于是,他们开展上、中、下部气层分层立体开发井组试验。
科研人员依托建模数模一体化剩余气精细刻画技术,摸准井间、层间、段簇间剩余气分布特征,指导三层立体开发差异化部署,实现焦石坝区块上部、中部和下部气层同时动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时,在立体开发密集区部署压裂后的参数取芯井,利用精细控压钻井、高效页岩钻井取芯等系列技术,进一步明确三维空间裂缝展布特征,分析同层段内多簇裂缝延伸扩展规律,深化立体开发后期剩余气研究。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部署立体开发调整井超400口,立体开发产量占比近60%,三层立体开发区最高采收率近50%。
同一平台多批次部署井,地下井间距持续缩短,水平段在不同地层出现交叉穿越的情况越来越多。为此,科研人员开展防碰绕障技术攻关,制定地质导向和轨迹优化措施,保障轨迹精确安全在目的层穿行。
随着井间距不断缩短,老井逐步采空,地层压力横向分布不均衡,相比开发调整初期,压裂对邻区钻井和采气影响范围扩大。为强化精准压裂,科研人员建立数值模型,精细描述层理缝发育、应力变化情况,定量预测剩余储量,清楚了解邻井人工缝网走向、储层改造效果、每个小层开采情况、剩余气分布,有的放矢明确每一段的压裂规模、设计参数,最大程度释放产能,减少对邻井干扰。
借鉴焦石坝区块立体开发经验,江汉油田在江东、白马等复杂区块先后实施立体开发。其中,深层常压气藏白马区块在设计开发方案时就实施立体开发,预计可提高有利区采收率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