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江汉油田高效开发难动用稠油

  6月4日,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面23-16斜11井在实施水溶性化学降黏措施后,恢复正常生产。该技术具有水相增黏、油相降黏、加强洗油、储层保护等功能,可帮助稠油井正常举升释放稠油产能。

  江汉油田普通稠油油藏广泛分布于八面河油区,江汉油区钟市、王场、黄场区块,储量有2586万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流动性差、前期开采方式成本高、对环境不友好、有效期短,一直处于难动用状态。对此,江汉油田持续攻关研究,逐步形成化学降黏和微生物驱等三次采油技术,让难动用的稠油动起来,持续提升老油田采收率。

  八面河油田以稠油为主,具有埋藏深、油层薄、渗透差、易出砂的特点。“以往以热采开发方式为主,但是随着热采轮次的增加,热采井问题增多,成本逐年升高,稠油热采的经济效益逐年变差。”江汉油田研究院清河工程所科研人员付明明说。针对热采带来的问题,他们全力开展稠油冷采技术攻关,形成了水溶、油溶两项配套稠油降黏工艺。

  他们在能量充足、热采后水淹风险高的稠油油藏开展水溶性化学降黏,通过注入活性高分子降黏剂,解决该区增液不增油等问题。在原油黏度高、热采效果差的油藏,他们采取“油溶性降黏剂+二氧化碳协同”的方法,利用二氧化碳的膨胀扩散性能,携带更多的降黏剂进入油层深部,二氧化碳和油溶性降黏剂可产生协同降黏效应,并萃取轻质成分实现增产。目前,稠油冷采降黏技术累计在43口井实施,平均单井增油309吨,每口井可节约作业费用10万元左右。

  江汉油区稠油渗透率低、能量低、液量低,原油黏度高、胶质高,产量较低。对此,科研人员自主探索一套“大排量+段塞式”的微生物深部吞吐工艺,在钟市、王场区块开展单井工艺试验,单井增油2~3倍。

  “向油层注入微生物或营养液,利用油藏条件下微生物的生物代谢活动,降解、乳化稠油,改善流动性,最终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江汉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姚快说。

  王1斜2-16井因为区块能量弱及无注水井补充,前期压裂后日产油仅0.4吨,应用微生物驱油技术后,日产油2.1吨,目前已持续有效300天。同时,该井应用微生物吞吐技术,费用仅为压裂工艺的1/6。

信息来源: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