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焦石镇的逐梦人

  焦石,重庆市涪陵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据《焦石镇志》记载,因镇内有较多深灰色岩石,且风化后表面呈黑色,近似烧焦状,故名“焦石”。

  2012年11月28日,一只“火凤凰”在焦页1HF井上腾空而起,焦石镇因此声名远扬。

  2013年元旦刚过,国内各大主流媒体便传出振奋人心的消息,焦页1HF井正式进行开采。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我国的页岩气革命拉开了大幕。

  一时间,不足万人的小小焦石镇,汇聚了全国四面八方赶来的近万名石油将士。也就是这个时候,江汉工程院在涪陵焦石镇设立了涪陵项目部,承担页岩气压裂方案设计和现场施工指导工作。

  “焦石镇”成了整个江汉油田人口中的热词,更是成了肖佳林心中向往的地方。2011年,27岁的肖佳林入职江汉工程院,成了采气工艺研究所的一员。涪陵项目部成立后,他找到院里主动请缨,说:“我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渴望到涪陵压裂会战的最前线去锻炼。”

  那年6月,热浪滚滚,肖佳林如愿以偿地来到了焦石这片热土。清晨,薄雾环绕,路边的矮墙上贴满了一幅幅页岩气开发建设的宣传画,远处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了浑厚激扬的声音:“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的拼搏进取精神,是我们创造涪陵速度的动力……”工区里悬挂的条幅“生逢其时,干当其时”十分醒目。看到的,听到的,都让肖佳林热血沸腾。

  涪陵项目部租了当地住户的一栋房子作为办公基地,专门请了人烧火做饭。每天上现场,来回都要翻山越岭,忍受山路的颠簸。有时候,工作紧张繁忙或路途遥远,赶不上饭点,他们就在施工单位将就一顿。遇上夜晚值班时,就只好在井场上的小铁皮房里猫一夜了。

  但凡石油会战初期,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涪陵工区就有两个版本的“涪陵速度”。一个是说,钻探、压裂、测井、射孔等各施工单位高效、高速,不断刷新和创造新纪录。像肖佳林他们就创造出了一天压裂一口井、一天压裂20多段的涪陵速度。另一个是说,小镇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焦石镇还来不及准备,经常停电、停水,因此大家养成了吃饭快、洗澡快的涪陵速度。

  重庆是有名的雾都,在焦石,经常一连好几天看不见太阳,感觉骨头都是潮湿的。更让人难以抵御的是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有着难与人言说的孤寂。

  在涪陵来来往往近10年,肖佳林已记不清在项目上度过了多少个节假日。他只记得儿子刚出生时,没有第一时间赶到妻子的身边。他还记得有一次妻子带着儿子到焦石探亲,结果却“不欢而散”。

  那天,当母子俩千里迢迢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是又爱怜又欢喜,同时又惭愧加自责。大年三十,他系上了围裙,特意为母子俩张罗了一桌年饭。平日闲暇时,他与儿子视频,总让儿子喊爸爸,说儿子的油田普通话说得好听。这次要好好陪陪儿子,听儿子说好听的油田普通话。可是,施工队并没有休假,井场上还需要他。

  他想说点啥,却无法开口。妻子默默地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没有一句怨言。她想利用这几天多为丈夫做点什么,洗洗衣服,收拾一下屋子,整理一撂一撂的书籍、资料……

  说起现场压裂施工,肖佳林眼里闪现出一丝光,兴奋地说工作其实就是“三部曲”。压裂前,爬上高罐取压裂样液,还要查看地面高、低压管汇的布置,弄清输液管线的走向;压裂时,根据压裂方案设计现场指挥压裂、加砂、录取生产参数;压裂后,测试返排液数量、速度,然后赶回办公室进行分析,初步计算气井产量,分析压裂效果,做跟踪分析。

  晚风轻拂,山里的夜晚格外漆黑寂静,肖佳林他们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当初,镇上的村民总是不解地问:“你们啷个天天下班不关灯?”后来知道是他们在挑灯夜战,便关心地说:“你们也太拼啰。”

  肖佳林参加涪陵页岩气田开发的10年里,江汉油田页岩气压裂技术从无到有,压裂施工突破万段大关。如今的肖佳林已经成长为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非常规油气开发专家,成为一名逐梦科研人。

信息来源: 
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