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大兵团”作战提升钻井作业时效

    2月2日,江汉油田一体化监督团队针对SH9-P18井二开地层上部易漏易垮、钻时慢等问题,提出优化提速工具的选型和钻井参数,创下松滋区块二开最短钻井周期、最快机械钻速、最高单日进尺三项纪录。这是江汉油田技术监督中心依托一体化协同监督模式,提升石油工程监督工作质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汉油田非常规油气勘探力度不断加大,对生产监督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该中心汇聚专家力量,创新推行一体化协同监督模式,组建多专业监督团队,实现“大兵团”作战攻关,油田钻井作业时效大幅提升,平均钻井周期从45.92天缩短至42.98天。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监督效能提升了

    彭瑞斌是一名钻井监督员,在一体化协同监督模式运行之前,他都是一个人负责整个钻井过程的监督工作,遇到工程方面的技术难题时,只能通过远程平台请教同事,或通过生产安全部门协调其他专业人员来解决。

    一体化协同监督模式运行后,彭瑞斌和多个专业的同事一同驻井,遇到疑难工况,大家共同研究讨论,及时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解决方案。

    “单兵作战的情况下,监督能做的更多是排查隐患、抓施工队伍纪律这样的常规性工作,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彭瑞斌说,“如果将每一个监督专业都看成是一根手指,那么一体化协同监督就是将手指握成拳头,多个专业协同合作,技术支撑能力更强,监督质效自然就提升了。”

    自2022年一体化协同监督项目开展以来,该中心优选监督人员进驻现场,提出合理化建议40余条。

    从“单兵作战”到“团队攻关”,钻井时效提高了

    “在焦页107-1HF井水平段钻井过程中,我们监督团队地质导向组对井身轨迹趋势精准预测,实现了水平段个位数调整。”2月6日,该油田高级专家周涛高兴地说。

    在水平段穿层施工中,地质导向是决定钻井速度的关键因素。“之前钻井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停下,等讨论结果出来再接着打,进度就明显慢下来了。”说起监督工作,现场监督员陈兵锋颇有心得,“现在一体化协同监督团队提前将方案讨论出来,施工时直接钻进,实现了‘零停等’”。江汉油田技术监督中心在每日监督工作例会上组织团队中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协调、交流合作、经验共享、加强工序衔接,针对可能遇到的难点提前制定预案,大大提高钻井效率。

    “我们通过地质工程紧密结合,实现精准入靶、精细控层,多次创下工区钻井周期最短纪录。”该油田高级专家周涛自豪地说。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安全风险降低了

    “红页7HF井现场井口方井盖板存在孔洞,请及时封闭孔洞,防止人员误入。”1月7日,该中心远程监督人员蔡顺军通过石油工程管控平台发现问题,立刻通知现场监督人员,责令施工队伍整改,及时消除了隐患。

    该中心依靠信息化手段推行远程一体化协同监督,根据异常预判及预控、异常管理与闭环等4种情况,制定《石油工程监督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办法》,细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发挥各类石油工程监督的互动、补位作用。

    “一些远程监督看不到的盲点,只需在平台发出指令,我们现场监督就会立刻落实,第一时间反馈给监督团队。”该中心生产安全部副主任梁涛介绍道。

    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对钻井、试油气平台监督管理500余井次,进行远程风险提示2000余次,现场安全环保类问题大幅减少。

信息来源: 
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