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独立工矿区,江汉油田医疗资源十分有限,当员工群众大病重病时,多会选择到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省城或大型三甲医院救治,挂号难、看病难、住院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油田员工。
随着油田“万千百”战略目标实施,有越来越多走出江汉到外部工区会战的员工反映:最大的心病就是当家中的老人、孩子突发急病、遇上难事时,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忠孝无法两全。
为解除一线将士后顾之忧,打通员工就医绿色通道,建立应急帮扶机制,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这句密切干群关系的话语,成为油田领导切实关心关爱员工的生动实践。2021年1月1日,油田员工帮扶服务部挂牌成立。
带着爱心和真情,基地发展中心员工柳月珍竞聘上岗担任服务部主任,挑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让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尽早落实,服务部帮扶员们主动出击,深入员工家庭,走进居民身边,在社保医疗结算点、在职工食堂、职工培训中心、离退休站点等人员流动密集的公共场所,宣讲帮扶内容,讲解服务项目。红工衣、黄马甲这一标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印在黄马甲上的员工帮扶24小时热线电话此起彼伏响起来。几个月时间,15000张帮扶联系卡送到员工手上,13000张印有紧急送医、子女接送、代购药品、代购物资、就医帮扶等服务内容的帮扶宣传单进入油城的每一个外部工区员工家庭。
“我们早到一分钟,员工和家人就多一份安全感。”疫情期间,是对每一名帮扶员的考验。那段特殊的日子,8名员工分三组,在五七、向阳、广华三大片区逆风而行,对每一个小区楼栋的分布图和门禁系统进行认真核对、标注,做到2万多条涉及员工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父母等基本信息的收录精准无误。
对帮扶员来说,帮扶是付出,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更是心灵洗礼和思想粹炼的过程。有一个刻骨铭心的场景,让赵军、卢志强终生难忘。在就医帮扶绿色通道开通之初,为尽快让员工知晓,方便员工看病,帮扶员赵军、卢志强驻点在社保广华医疗工作站,为报销点的患者一对一宣讲帮扶政策。一天,在收到帮扶员递来的帮扶政策宣传单的瞬间,一位拿着异地住院结算单准备报销的员工母亲,泪流满面嚎啕大哭。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劝慰下,老人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讲述了在省城某医院看病的经历。“看病难,治病更难。”老人哽咽着说完又泪水涟涟,这一幕让赵军、卢志强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群众事情无小事,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做好就医帮扶,就是要让无助的人有助,让员工和他们的家人不再为看病发愁。
一部帮扶热线电话,连接着救助生命的快速通道,在员工家人急需帮助的时刻,活跃在油田、武汉、北京,红工衣、黄马甲的身影已在等候。在油田员工及家人转诊到武汉治疗时,早已在医院门前迎接的帮扶员李学军,身着印有“江汉油田帮扶中心”字样的服装格外好认。如见到家乡的亲人、重逢的老友,李学军接过患者手中沉重的行囊,用关爱的话语卸下员工心上的包袱。陪同挂号、看病、取诊断结果、办理入院手续,这些程序就是帮扶员的工作日常。由于李学军在医院门口的曝光频率较高,一度被活跃在这里的“黄牛党”视为同行,李学军笑着回应道:我是江汉油田派来帮扶工友的“黄牛”。
小小的帮扶站里,有很多充满温情的故事,但更多的是一场又一场生命的接力赛。去年年底,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员工中需要应急帮扶和就医帮扶的人数骤然增加。帮扶员们执着坚守的身影,日夜穿梭在小区和医院之间。去年12月22日中午,柳月珍接到坪北项目部员工邓某打来的求助电话:高烧的父亲需紧急送医做胃部换管治疗,父亲患有多种基础病,身边又没有子女照顾,希望得到服务部帮助。
接到任务后,包保向阳片区的帮扶员刘建军、卢志强第一时间赶到石南小区犯病老人家中,帮助咳嗽不止的老人穿好衣服,戴好防护口罩,紧急送往急诊科进行核酸检测,陪同做换管等检查和治疗,直到晚上治疗结束。
当天晚上,服务部又接到涪陵工区员工虢师傅打来的求助电话:说父亲发高烧,病情加重需紧急送医,家中只有体弱多病的母亲,请求服务部给予帮助。刚完成另一项帮扶任务返回的帮扶员赵军、严军望了一眼摆放在办公桌上早已冷却的饭菜,和刚进门的刘建军、卢志强又一同赶往华美小区虢师傅家楼下,等候120急救车,大家齐心协力将老人固定在单架上,从四楼家中往下抬,因楼道狭窄,为安全平稳地抬送老人,严军的手臂在楼道转角处被坚硬的水泥墙面划出血痕,可他却浑然不知。
一个月后,该部收到一封来自涪陵工区虢师傅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在油田员工帮扶服务部开展的“一对一”跟踪随访帮扶下,“看病难”问题切实得到了解决,双亲的身体有了很大改善。父母来电话报平安时,一定让我转达对油田党委以及服务部员工的真诚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温暖护航,为我们在外安心工作筑起了坚强后盾。
八百多个日夜,记不清有多少场让人泪目的视频连线、“云上团圆”,记不清有多少次让人欣喜的温情回访、嘘寒问暖。服务部饱含深情、心系群众,构筑起健康平安、遮风避雨的幸福港湾。